索引号: 13562327/2025-00886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成文日期: 2025-03-26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4年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项目的公示
2025-03-1811时23分 浏览次数: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4年度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天然林停伐管护区的基本情况

一、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地理环境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燕山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东邻内蒙古赤峰,北靠克什克腾旗,西部、南部与丰宁、隆化两县相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具有坝下、接坝、坝上三大地形区,全县平均海拔1500米。围场属北(寒)温带-中温带、半湿润一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一山地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7--2832小时,年降水量为300--56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二)自然资源

全县辖37个乡镇,312个行政村,总人口54.2万人。境内有塞罕坝机械林场、木兰国有林场管理局和御道口牧场3个国有林牧业单位。县域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和灰色森林土等7个土类。县内植物有六百余种,坝下山地属华北植物区系,是落叶松林区,其代表树种为:桦树、山杨、柞树。另外还有:油松、云杉、五角枫、白榆、山杏、杨树、柳树、苹果、杏扁等;主要灌木树种有:平榛、胡枝子、绣线菊、映山红、山刺枚、棉槐、沙棘、柠条等;草本植物有:苜蓿、沙打旺、碱草、蒿类等。

二、林地分布与森林资源管护情况

(一)林地分布情况

围场森林草原资源丰富,是全省全市林草资源大县,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836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62.62%,有林地面积820.13万亩,其中集体有林地面积448.62万亩,国有有林地面积371.51万亩(含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60.5%。

全县重点公益林总面积184.3757万亩,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182.3757万亩(集体和个人权属177.3922万亩,国有4.9835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2万亩;全县落实非国有天然林停伐管护面积67.255万亩。

(二)森林资源管护情况

建立健全县、乡、村森林资源管护网,落实管护责任,做到管护区域、管护标志、管护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管护办法、管护奖惩制度全落实。

1、科学划定森林管护责任区。依照森林资源管护任务和管护现状,统筹天然林、重点公益林和其它林地管护,集体林以村为单位,在林班界的基础上,乡镇政府指导所辖村,综合山系、沟道、流域和林权等因素,将规划的森林管护任务划分为若干森林管护责任区。落实到人头,实行护林员+林长责任制,实现网格化全覆盖。

2、落实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按划定管护责任区,建立健全护林员动态管理及网格化管理机制,结合林长制工作,将护林员全部纳入林长制智慧平台管理,及时更新护林员动态变化信息并报县林业和草原局备案。落实森林管护责任人、设立护林标牌,标明管护地点、四至范围、面积,管护责任人电话、管护监管单位、监管人、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同时明确每名护林员管护责任区内防控重点部位及防火重点联系户。集体林管护优先安排脱贫户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合同聘用制,明确责、权、利,签订管护责任合同。

3、加强护林员管理与考核。严格护林员的选聘、培训、考核、奖惩,不断提高护林员管护能力,增强护林员管护责任,提高护林员管护水平。县级实施单位要按照规范格式,对管护人员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建卡、造册,并编制管护人员顺序号,如遇特殊情况,经乡镇政府或村批准后并委托他人代替巡查。乡镇人民政府是护林员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护林员一切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护林员选聘、日常考核、业务培训、管护责任协议签订、管护补助发放、档案管理、信息报送等。县林业和草原局负责组建全县护林员队伍,指导和监督各乡镇开展护林员选聘、管理、培训等工作,负责护林员的综合考核。

(三)多措并举,强化管理

1、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杜绝乱砍滥伐和超限额采伐,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强化林地林权管理,严格禁止林地逆转和非法流失,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要求,坚决禁止毁林开垦、毁林开矿等现象发生。

2、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围场县现有森林草原消防队伍40支,队员总计599人,其中县直属大队1支,255人,乡镇级队伍39支,344人,森林草原消防大队主要负责全县及本辖区内的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与预防工作,高火险期内全体队员全天候在岗备勤,时刻处于临战状态。

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强化落实各级地方政府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保护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群防群治。我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以落实防治责任为抓手,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为主线,努力建设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预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守护好“绿水青山”。

三、全县天然林停伐管护基本情况

围场县纳入天然林停伐管护范围的天然林面积是67.255万亩,共涉及37个乡镇

(一)护林员人员分配和管护补助发放情况

2024年全县拟选聘天然林护林员、重点公益林护林员、生态护林员。护林员管护补助严格按照《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护林员管理办法》文件要求执行,根据各乡镇上报的考核结果和林草局抽查结果按季度发放,并严明奖惩。

(二)管护设施情况

我县始终坚持把管护设施建设工作作为补齐短板弱项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通盘考虑,确保实效。近年来,我县累计架设围栏50.9万延长米,安装界桩5万根,在重点林区进山路口建立防火检查站8个、巡护亭145个,在6个乡镇的22个行政村,修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114公里,进一步巩固了天然林和重点公益林保护成果。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生态保护为核心,认真完成国家下达的全面天然林停伐管护任务。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上级下达补助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进一步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提供重要保障,保护、恢复、发展天然林资源,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第一位的原则,充分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保护天然林为主,探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二)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改善林业职工及林农生产、生活,充分利用森林自然景观和林下资源,开展森林休闲旅游、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林下种植、养殖,着力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民生。

(三)坚持政策引导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天然林保护机制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为创新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构建天然林保护长效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天然林保护成效。

(四)科技设施和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森林巡护系统,结合林长制将我县所有护林员纳入市林长制智慧平台,对护林员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全部定网定格,随时监督巡护轨迹,实行终端定位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管护智能化,确保管护成效,全面提高管护能力。

(五)严格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稽查,强化资金使用监督,杜绝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现象,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三、方案编制依据

1.省下发2024年度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项目资源数据库;

2.国家林业局《关于严格保护天然林的通知》(林资发〔2015〕181号);

3.财政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2]170号);

4.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河北省中央财政林业草原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4]82号);

5.河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预算的通知(冀财资环[2023]88号);

6.河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预算的通知(冀财资环[2024]117号);

7.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承德市护林员管理办法》的通知(承林草字[2022]48号);

8.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出台的各类相关文件。

四、工作目标

2024年全县范围内拟选聘天然林护林员,聘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每人每年管护补助为6000元。通过实施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项目,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的管护能力和水平,维持森林资源的安全和稳定,增强森林资源所发挥的生态功能,确保补助资金和经济补偿及时发放,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章 任务布局

一、天然林停伐管护任务

结合全面实施林长制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天然林管理制度,明确年度管护“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将管护措施和职责细化到各级林长,提升管护成效。同时落实管护责任制,加强管护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非国有天然林停伐管护任务67.255万亩。

二、完善资源数据

进一步梳理国家重点公益林、天然林资源总量,需逐小班、逐地块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将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做好国家重点公益林、天然林与国土三调矢量数据对接融合,确保资源数据清晰。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后我县非国有天然林停伐管护任务67.255万亩

三、建立管护体系

我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四级管护队伍体系,即县级管护大队、区片级管护分队、乡镇级管护中队、村级管护小队,形成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管护组织体系。管护大队设在县林业和草原局,主要职责: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关于林草资源管护的安排部署;2.负责全县管护队伍的建立,制定管护、考核等相关制度;3.直接管理分队,监督指导中队及小队开展工作;4.与各分队签订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责任;5.协调破解中队和小队日常管护中遇到问题;6.处理上级交办的临时工作任务。管护分队命名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管护大队第X分队,设在县林业和草原局直管林草工作站,主要职责如下:1.协助大队督导中队和小队开展工作;2.与各中队签订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责任;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4.对辖区内中队、小队上报林草湿资源变化信息进行核实上报;5.完成大队交办的其它工作。管护中队命名为XX乡森林资源管护中队,设在37个乡镇,主要职责:1.负责辖区内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小队管理;2.划分小队队员管护责任区,与各小队签订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责任;3.组织本级队伍和小队开展森林资源管护活动;4.执行《林业草原行政处罚委托书》授权事项,如遇超出委托权限的事项,及时向上级报告;5.主动接受委托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参与并配合委托单位开展工作;6.及时组织排查消除野外火灾隐患,制止林区野外违规用火行为,严控火源火种进入林区;7.及时处置初期火的扑救工作;8.及时组织排查和消除森林管护区范围内的自然灾害隐患,及时上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情况;9.规范使用生态补偿资金;10.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管护小队命名为XX村森林资源管护小队,设在312个行政村,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各级《护林员管理办法》相关规定;2.学习宣传林草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3.防火期对进入林区人员和车辆进行询问登记;4.依据管护责任区范围开展日常巡护,了解管护区域内林草资源状况,规范填写巡护日志或巡查记录;5.及时制止上报管护区内发生的破坏资源及管护设施的行为;6.发现火情第一时间向中队报告或拨打火警电话12119;7.发现管护区内有非正常死亡树木或针叶树木变色情况及时向中队报告;8.做好管护责任协议书规定的其他工作和临时交办任务。

四、国有林场方面

国有滦河林场坐落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全额事业单位,现有职工30人。天然林停伐补贴195.38万元,主要用于国有滦河林场资源保护管理和修复。

第四章 工作内容

一、将护林员管理纳入林长制智慧平台

2024年我县拟选聘天然林护林员,并结合林长制将我县所有护林员定网定格,护林员管护责任网格的划分,以村为单位,根据非国有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的任务和管护难易程度,在林班界的基础上,综合山系、沟道、流域和林权等因素,科学划定管护责任区,将全部护林员纳入市林长制智慧平台管理,利用智慧林草管理系统实行终端定位管理,随时监督巡护轨迹。这不仅提高我县林草资源管护的科技水平和能力,同时对加强和规范我县护林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切实提高护林员管护工作实效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严格按护林员选聘程序进行:

护林(草)员选聘坚持自主自愿、公正公开、规范管理的原则。

1、公告。在行政村醒目位置张贴选聘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选聘对象、条件、名额;选聘原则、程序;管护任务、劳务报酬标准;报名时间、地点、方式和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公告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申报。本人提交申请,经村两委会议推荐至乡镇政府。

3、审核。乡镇林业部门对申报材料等进行初审核。

4、公示。村委会对审核通过的拟聘护林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5、聘用。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委会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协议。聘期一年,当年1月至12月。

二、完善检查抽查制度,兑现经济补偿

县林业和草原局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天然林停伐小班地块进行核查,对所涉及到小班的树种、郁闭度、植被密度进行核验,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小班予以调整,确保每个小班、地块落到实处。2024年全县拟兑现林权单位经济补偿资金672.55万元,资金支出严格按照资金文件和上级要求执行。

三、完善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天然林档案的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好天然林档案管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对所有的涉及天然林保护的各种文字材料分门别类,及时进行归档、核验、整理,并认真完善档案设施设备,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规范、整洁,数据详实准确,图表卡一致,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一致。

第五章  资金投入支出与效益分析

一、资金投入与支出

按照省市林草主管部门工作要求,上级下达我县非国有(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停伐管护面积为67.255万亩,中央投资1076.08万元,主要用于非国有天然林保护管理和林权单位经济补偿。其中672.55万元拟用于林权单位经济补偿(10元/亩);403.53万元拟用于护林员管护补助支出。

国有天然林停伐补贴资金为195.38万元,主要用于国有滦河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修复。

二、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生态环境是人类实现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森林资源作为陆地上最典型、最多样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天然林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基地和营养来源;为动物提供了栖居场所和丰富的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林产品。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制约了资源的开发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生态效益主要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量,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项目实施后,有效的保护和恢复了天然林资源,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森林面积和蓄积不断增长。其林分的复层结构逐渐增多增强,林龄成、中、幼呈天然结构型,生物多样性将逐渐增多;整个林分的自养、自净能力逐渐增强;树种结构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更强;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和涵养水源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项目实施年蓄积量预计提高5个百分点,林分质量得到充分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作用效果将得到成倍增长。同时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效维护了物种安全。

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项目为维护生态安全、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社会效益

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项目改变目前的社会利益驱动为社会价值驱动。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者之间,首先要唤起人们对环境重要性认识的第一价值意念。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发,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球已狭小到地球村的地步,环境价值已经跃居为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第一价值,也跃居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价值,更是资源开发不可逾越的首要项目。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确保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达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做到两循环三增长。

(三)经济效益

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项目的实施,使林权单位经济收入更加稳定,稳步提高了当地人们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通过选聘天然林护林员,每年直接带动就业,每名护林员增加可支配收入额。发放给集体权属的林权单位的经济补偿根据上级文件有关规定可作为村集体收益,对全村的巩固脱贫有着重要作用,可为整个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社会与经济基础。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办公室及项目管理人员积极履行好各自工作职责,形成高效、科学、务实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大工作奖惩力度。根据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确定考核细则,并严格按照细则进行奖惩。项目涉及招投标的一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确保各项管护措施得力到位。

二、加大宣传力度

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比如电视、海报、直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介绍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使广大干群能及时、全面的了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并能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

三、完善管护措施

落实好管护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护承包责任制,责任单位要对森林管护成效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认真总结森林管护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管护措施设施。充分调动并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管护,使有限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保护。

附表:

附表1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资源情况表

附表2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天然林基本情况表

附表3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经济社会情况统计表

附表4  2024年度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有天然林停伐补助资金与管护补助面积表

附表5  2024年度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林管护补助面积表

附表6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天然林已完成管护设施一览表

附表7  2024年度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天然林新建管护设施一览表

附表8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天然林保护资金投入支出概算表

附表9  天然林保护管护设施设备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