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2434/2022-09069 |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 发布机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22-05-20 | 文件编号: 围政办通〔2022〕20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义务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县脱贫摘帽后由贫转强、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更是我县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期。为全面推进围场教育事业高质优效发展,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义务教育的服务功能,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实际,现编制我县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围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总面积9037.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辖37个乡镇、312个行政村,总人口53.56万,其中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35.56万,是全国唯一的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3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586元和12552元。
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74所。其中公办学校70所(初中12所,小学58所),民办学校4所(初中1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2所)。义务教育在编教师3578人,其中初中1293人,小学2285人。在校生61768人,其中初中21885人,小学39883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11098人其中小学5156人,占比12.93%;初中5942人,占比27.15%。寄宿制学生39947人,占比64.7%;乡村小规模学校39所,含有学生617人。现有校舍面积36.93万平方米,其中小学16.33万平方米,初中20.60万平方米。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不存在大班额情况,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均能开齐开足。
(二)现状分析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财政、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大力支持教育发展,始终做到“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满足教育资源”,为打造教育强县提供了良好的县域环境。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升,学龄人口进一步出现农村学龄人口持续下降,县城学龄人口逐年增加。目前,以围场二中为代表的大校额现象亟待解决,县域内师资数量较为紧张,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优化,校园信息化落后。县城现有小学7所,初中2所不能满足未来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需求;部分农村中小学出现资源闲置现象。因此,需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使义务教育学校及教学点布局更加合理,为全县适龄少年儿童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县域内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到2025年,逐步增加学位,满足县城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需求;规范学校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持续补充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适应学生发展新需求;增加软硬件投入,增强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任务
——民办义务教育稳定健康规范发展。规范民办学校管理,完成压减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任务,杜绝公参民现象的发生。
——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原则,为学校配齐必要设施设备,优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场所。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丰富延时服务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保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为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率达95%以上。
——义务教育保障更加有力。强化依法办教育、依法治校意识,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
——义务教育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适应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
——义务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成覆盖所有乡村学校的研训平台,按照乡村小规模学校配齐信息化基础设备,配齐、配足教学仪器、图书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求。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更加健康有活力。完成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构建起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适应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
(三)重点任务年度分解
-----2022年度
1.新建围场二中分校、朝阳地小学科技楼。
2.民办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降至8%以内,支教公办教师全部撤出,返回公办学校任教。
3.2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网络带宽提高到千兆以上,配齐全学科的网络教学资源。启动专递课堂强带弱活动,实现县城6所小学带动乡村6所小规模学校开展双师课堂教学。
4.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县11个学区和12所中学以及2所高中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按照省定标准每月落实乡镇补贴和边远贫困地区连片补贴。继续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6.计划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育系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00名。
7.完成教育干部培训75人次,县级名师培养对象培训100人次,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200人次。
----2023年度
1.完成民办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到降至5%。
2.对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资源应用全员培训。
3.通过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优师专项计划和公费师范生计划招聘教师35人,优先满足边远乡镇教师补充需要。
4.完成教育干部培训75人次,县级名师培养对象培训100人次,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200人次。
----2024年度
1.新建第六小学运动场。
2.为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配备专递课堂设备
3.培训校长20人次,培训教师400人次。
4.完成教育干部培训75人次,县级名师培养对象培训100人次,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200人次。
----2025年度
1.新建城北小学。
2.实现2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专递课堂的普及和应用。
3.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交流教师20人,交流校长6人次。
4.继续实施银龄讲学计划,计划安排5名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5.完成教育干部培训75人次,县级名师培养对象培训100人次,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200人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孙立良同志为组长,副县长韩淑杰同志为副组长的义务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落实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协调各部门齐心协力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切实加强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教育管理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
(二)全力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县委县政府推动教育部门与相关部门和镇村的合作,及时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联动保护,有效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各种防范演练,保障全县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和全体师生的安全。
(三)优化教育法制环境。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能力和自觉性。完善县人大检查教育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工作机制,充分听取县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保障教育顺利发展。加强教育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办学行为。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依法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坚持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各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规范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经费安全。
(五)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乡镇(办)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完善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镇(办)政府及职能部门解决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观念现代、素质全面、专业精良、品行高尚的专兼职督导队伍。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部门和有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