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2912/2021-01332 |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发布机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 |
成文日期: 2021-06-27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御道口镇、村名字起源及历史故事
一、御道口镇、村名字起源
(一)镇名起源。清初,御道口镇是皇帝行围狩猎之地,曾设过阿鲁布拉克围、崆郭勒鄂博围(附1)。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来此行围狩猎,并要去多伦诺尔接受蒙古喇嘛朝拜,蒙古喇嘛为对康熙皇帝表示敬意,专修一段道,称为“御道”,此道位于小滦河河口处,故称“御道河口”,简称“御道口”。后定为乡名,2016年撤乡并镇,改为镇名,沿用至今。御道口镇驻地所在村,故叫做“御道口村”。
(二)一复兴地村、三复兴地村名字起源。1937年日伪为了修建牧场,把战乱中四处逃散的老百姓迁回原处,称为重新整建故乡,按照迁民建场的顺序,依次称为一复兴地、二复兴地、三复兴地。其中一复兴地村、三复兴地村成为行政村,二复兴地并入一复兴地村,是一复兴子村的一个自然营子。
(三)桦树林村名字起源。桦树林村八组五道岔山有一片6000多亩的天然桦树林,故起名桦树林村,沿用至今。
二、历史故事
传说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为稳定北疆,亲自出面到会盟所在地—七溪(现在的内蒙古多伦),调解喀尔喀蒙古土谢图部与扎萨克部纷争,队伍来到围场坝上,小滦河河口附近,远远望去见一处所在,散落着几户人家。再往看,是一道用柳条围成的木栅栏,豁口处现出一条刚刚修成的宽敞平坦的御道伸向远方,在初春的坝上草原格外显眼。坐在御辇里的康熙爷觉得腹中饥渴,便下旨就地驻跸进膳就在御厨烹制御膳的功夫,康熙爷却突然来了兴致,便带上最为宠爱的和硕荣宪格格、几个扈从大臣和两个贴身侍卫,换上便装,出了黄幄。突然,一股从来没闻到过的饭菜香味随着一阵清风扑鼻而来。君臣一行寻着香味来到一户人家,一位老妇人招待了他们一顿野蔬山菜、五谷杂粮,君臣一行吃得分外满足。康熙问扈从大臣:“刚才吃饭的那个村庄叫啥名字?”扈从大臣灵机一动说:“启禀万岁天降吉名,刚才那个村庄叫“御道口。一来万岁爷御驾七溪,恰好来到了这条刚为万岁爷新修的御道入口之处,所以叫‘御道口’;二来是荣宪格格久居宫闱,多少年不思茶饭,怎么刚来到此地格格马上就食欲大增,有了想吃东西的欲望,所以又叫‘欲到口’。”(附2)
也有人说,康熙西巡,途径如意河口,练兵于此,故此得名“御道口”。不知哪一年,康熙皇帝亲自题写了“御道口”三个字,如今在当年遇到入口处竖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御道口”三个大字便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旁边还有一座康熙皇帝御马的雕像。(附3)
附1:出自张学军主编《中国木兰围场史》
附2:出自张学军主编《木兰围场传说》
附3:御道口镇康熙雕像和康熙御笔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