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2434/2021-02693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布机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01-21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1-02-0909时08分 浏览次数:

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意     见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公平为主题,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教育改革的紧迫性问题,落实学前教育补齐短板、义务教育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普及提高、职业教育特色鲜明、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创围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书育人,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彰显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凝神聚力在县域发展规划上优先布局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努力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三)坚持内涵发展原则。坚持立德树人,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着力打造“一校一品”,巩固围场基础教育优势,彰显围场教育特色。

(四)坚持深化改革原则。以创新求发展,进入教育综合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建立教育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教育结构,补齐教育短板,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依据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方针政策,化解教育运行的突出矛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三、发展目标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教育管理,稳步提升全县教育质量。以改革促进创新,以创新深化改革,努力建设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称赞、质量上乘的教育强县,努力实现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机制,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完善控辍保学工作体系,促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普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民办教育办学行为的督导督查,提高民办教育质量,巩固围场民办教育发展成果;特殊教育优质升级,提升特殊教育的管理水平,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促进教育融合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合理配置规范运用教育资源

1.围绕发展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是进一步加强学区建设,发挥学区教育教学管理及指导职能;二是打造公办示范性幼儿园,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充新建村级幼儿园;三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环节,筹备、试点运行县域名校领衔的教育集团,破解薄弱校发展难题,消除农村学校“校舍空置”现象;四是优化城乡教育格局,抓住国土空间规划和县城增容的有利时机,研究制定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盘活教育资源,加快实施削减大班额工程,推进第一小学河东分校扩建、第三小学扩建、第二小学、逸夫小学迁建工程,加快实施民族高中、城北小学建设工程,不断扩大县城教育资源。

2.兼顾城乡学校,优化教师配置。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控的原则,教育主管部门根据班额、生源等实际情况,统筹分配各校编制和岗位数量。建立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和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到优质学校顶岗研修的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学区内教师走教制度。

3.支持民办教育,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深入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7]17号)的要求,加强党对民办教育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民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同等资助和税费优惠政策,切实保障民办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师生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学校的督导督查力度,坚持依法规范办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不断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扩大围场民办教育影响力,形成公办、民办教育竞相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二)建设素质一流的校长队伍

4.探索校长梯队培养路径,提升校长管理能力和艺术。学校的发展需要建设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一是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提升校长的政治素质。二是要强化校长权责管理,激发校长责任感。通过权责清单,明确校长责任,照单考核,按单评价,发挥校长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自觉承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三是要采取科学用人机制。从青年教师中发掘人才,从教育教学骨干中培养校长后备人选,在不同岗位、不同校别接受锻炼,梯次培养学习型、专家型校长。四是要实施“名校长(园长)工程”,建立校长挂职锻炼、在岗研修、高校进修、在职培训机制,促进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一批在省市有影响力的名校长。五是要建立进课堂,管教学的制度。校长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大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六是要探索学校后勤工作集约化、社会化管理方法。

5.完善校长任用机制,发挥校长治校才能。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任校长;建立校长能上能下的选任机制,对教学业绩处于全县下游的校长进行岗位调整。实行校长任期制和交流机制,原则上一名小学校长任职不超过两个教学周期,中学校长任职不超过三个教学周期,任职期满后根据教育教学业绩综合考评情况相应安排。

(三)建设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6.突出“四有”标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建设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和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调整、评优奖励的首要条件,对教师严重失德、有偿家教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强化教师培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通过国培、省培、网络培训、顶岗研修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通过“教中研,研中训,训中改”的方式,在实践中提高研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三是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按照新教师、合格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八个层次分层培养、梯次推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7.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实行“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教师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非一线教师要按照相关规定兼课,课时数量、教学质量要达到校内平均水平,创设突出教学、质量至上的育人环境。

(四)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8.完善德育体系,突出德育实效。要研究德育体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品德修养教育,听党话、跟党走。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围场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健全创作激励与宣传推介机制,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开展必要的挫折教育,努力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德、坚韧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学校法治教育,提高师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9.提升智育水平,减轻过重负担。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法,总结方法,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10.强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落实国家监测制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重要指示,开齐开足体育课,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量,开展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开展适合师生的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鼓励地方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强化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学校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护学生视力,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

11.增强美育熏陶,提高艺术修养。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围场地域和民族特点开发艺术特色课程。通过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艺术展演,了解世界多元艺术,增强民族文化理解。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开辟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提高美育修养。

12.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劳动教育课时至少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半。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要通过学生值日、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各级政府要为学校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农村要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

13.加强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学生未来。做好小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为初中阶段学习夯实基础。做好初中学生职业生涯预测,为高中选科选课做好准备,确保初中与高中阶段的学习衔接。按照高考改革方案,做好高中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研究方向、国家需要,科学合理选择所学专业,为未来的职业做出正确抉择。

(五)持续推进教学改革

14.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内涵。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加强新课程培训,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大力开发学科化的拓展课程和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构建面向全体的基础课程、面向群体的拓展课程、面向个体的特色课程(其中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构成校本课程)。以围场幸福文化为核心架构学校发展文化轴,以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课程为核心架构学科发展知识轴,以面向全体、群体、个体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长课程相互融合架构学生成长发展轴,三轴立体交叉共同建构围场中小学“三类一体”的立体化幸福课程体系。

15.树立生本思想,提高课堂效率。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分享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应用、完善、创新、推广具有围场特色的教学模式。

16.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融合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策略,推进教学改革,推行校本课程走班制、县域名师送课制、学区艺体学科走教制等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实施精准教研

17.构建研训网络,提高教研活力。完善“教研室(学科工作室)——学区研训室(初中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年级备研组”四级研训网络,配齐所有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研队伍,组建中小学各学科工作室、初中中心教研组,适时开展县域、区域、学校、年级备研组等不同层级的课题研究、主题研修和课例研讨活动。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设学区研训员基地校,推广成功经验。

18.针对实际问题,实施“精准教研”。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科研工作思想,开展教科研工作。研究管理方法,提高育人科学性;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育人针对性;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实效性;研究命题方法,明确教学方向性;研究试题解法,增加学习趣味性。

(七)实施精细化管理

19.执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落实精细化管理。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制定《中小学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呈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局面。引导学校全员管理、全程管理、自主管理,总结扁平化管理模式及其经验,降低学校管理重心,提高管理效率。落实《围场中小学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严格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家庭作业量的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0.以人为本,实行规范化管理。按照学校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在整体策划、执行计划、落实目标、遵守制度、文化管理过程中,发挥校委会、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完成各项工作,从管理中出质量,从管理中出品牌。

(八)运行教育集团消除薄弱校

21.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教育集团化经营、管理方法。建立以优质学校为集团总校,一至多所薄弱学校为分校的教育集团化运行机制,总结教育集团化管理经验,探索教育集团化的实施路径。

(九)建设围场特色的品牌学校

22.发挥特长,创建特色与品牌。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的管理经验、教师的教学专长、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管理策略,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形成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态势,提高教育软实力,呈现一校一品的局面,从实际出发创建围场特色的品牌学校。

(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23.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学应用师生全覆盖,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五、保障机制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24.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

25.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有关财政投入政策,县级财政对中小学、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人均公用经费、教育附加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教研经费按标准足额安排财政预算,及时拨付。

26.县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早晚自习、超课时、延时服务给予超工作量补助,由县财政纳入预算按月拨付。高中按照承德市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人社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教师超课时酬金制度和提高普通高中班主任津贴标准的实施办法》(承教基〔2015〕1号)执行。乡镇工作补贴、乡村教师补助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执行。

(三)完善教师聘用机制

27. 建立县管校聘机制。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发〔2019〕12号)精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健全教职工编制、岗位设置、人员经费、教师招聘、交流轮岗等机制,学校负责岗位聘用、绩效分配、考核奖惩的教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管理,促进教育系统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坚决清理“吃空饷”行为。

(四)加强激励约束机制

28.完善绩效工资发放办法。依据“倾斜教学一线,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发放绩效工资,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切实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29. 强化教育教学督导和考核评价。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建设“全领域、全口径、全支撑、全保障”的教育督导体系,发挥县政府督导职能,完善对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价制度。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对标督导,把考核结果作为学校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认真开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和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对乡(镇)履行教育职责不力的,约谈党政主要领导。扩大督学队伍,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督政、督学作用。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履行的教育职责,并纳入目标考评、绩效考核范畴。设立县政府教育质量奖、先进集体奖、先进个人奖、优秀学子奖,每年奖励一定数量的学校、教师、学生。

30.建立约束机制。严格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十条禁令》《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五)落实部门责任机制

31.全力支持教育发展。组织部要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教育和体育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导学校做好党建工作;宣传部要抓好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教书育人良好氛围;编办要做好学校编制核定工作;纪委监委要加强对教育系统的监督和检查,对教师严重失德、有偿家教等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发改局要将义务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要配合做好学校布局规划,统筹做好土地供给和学校建设工作;财政局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人社局要依法落实教师待遇,为学校招聘教师提供支持;民政局要牵头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网信、旅文广电局要推动提供更多儿童优秀文化产品,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政法委要协调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市场监管局要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登记、收费、广告、食品安全及合同行为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团县委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妇联要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关工委要做好少年儿童有关教育的引导和关爱保护工作。

(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32.完善安全防控机制。推动依法治安、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预防、管控机制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引进校车服务公司,规范校车运营管理,保障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县财政给予一定经费补贴,减轻群众负担。增加学校专职安保人员,提高待遇,增强学校安保防控能力。严格控制安排学生参加与学业无关的社会活动,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科学系统、全面规范、职清责明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切实提升学校安全整体水平。

33.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政府每半年要召开一次专门研究教育工作会议,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切实履行教育发展的责任。新闻媒体要引导全民树立科学教育观,全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1年1月21日


相关解读:

关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